FMG集团发布其2016财年年报,税后净利润9.85亿美元,基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31.95亿美元。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铁矿石供大于求造成了市场波动,导致铁矿石价格下滑,所以FMG集团2016财年的销售额是低于2015财年的,但是税后利润却增加了212%,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呢?
FMG集团2016财年获得的成绩取决于其优异的运营表现,集团持续性地把重点放在提高生产力与效率的措施,现金运营成本连续10个季度得到降低,2016年6月季度降至14.31美元/湿吨。

FMG总裁潘纳威先生说,“我们整个FMG团队完成了安全、生产和降本目标,实现了2016财年亮丽的业绩。成功的降本措施及资本支出的减少远远弥补了铁矿石下降所造成的影响,拥有强劲的自由现金流。2016财年我们偿还了29亿美元债务,净债务降至52亿美元,并将继续拨出现金进行债务偿还。”
那FMG集团到底是通过哪些手段降本增效的呢?下面小编带您分析一下:
一、混矿工艺
所罗门采矿中心矿山是矿龄长、低成本采矿运营中新产量的重要来源。用所罗门采矿中心矿山的矿石与圣诞溪、断云矿山的矿石进行混矿,生产出一种高价值的新产品——FMG混矿。
将品位高但含硫量也高的矿石,与品位低但含硫量也低的矿石混合,得到品位和含硫量同时符合冶炼要求的FMG混矿,产品平均铁品位为58%,杂质含量低,使用价值高,满足市场需求,大大提高了集团的经济效益!
而且近期FMG集团正与巴西淡水河谷洽谈战略合作细节,双方寻求在中国多个港口设立混矿分销中心,以便更便捷的为钢企提供混矿产品!
二、加工工艺
传统采矿方式分几个步骤:打洞→炸药→破碎→筛分→二次破碎→成品。
而FMG采用独家的OPF技术,分以下步骤:打洞→炸药→初级破碎→15%成品+85%半成品→水洗(洗去附在矿石表面的铝黏土)→二次破碎→筛分→三次破碎→8mm直径的成品。
OPF技术使得FMG的矿石品位更加均匀稳定,有利于下游钢厂使用。目前,FMG一共4个矿区对应4套OPF装置。但是Fire tail矿区没有OPF装置,因为不用湿洗,且品位稳定,年产2500万吨60%品位的铁矿石。
FMG的OPF工艺使得他们可以常年向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均匀的铁矿石。而且FMG集团是澳洲矿业公司里,第一家采用选矿工艺的企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费成本,提高矿石品质。
三、所罗门矿山的运营

2014年FMG集团位于索罗门矿区枢纽年产能4000万吨的国王铁矿(Kings)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该公司完成其92亿美元扩建项目,实现年产能达到1.55亿吨的目标。
作为国王铁矿开发的一部分,索罗门矿区还安装了自动卡车。去年FMG与卡特彼勒公司签署自动矿用卡车协议,目前8台无人驾驶的全自动793F矿用卡车已投入使用,未来几年全自动卡车数量将提升至45辆。
索罗门矿区对于公司而言是低成本生产极有价值的新来源,较低的剥采比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四、基础设施建设
FMG是澳洲矿业后起之秀,基础设施按中国需求设置,设施更加先进高效。比如,装船效率上,FMG装船效率为1.5万吨/小时,澳洲某矿业巨头为6500—8000吨/小时;火车发运量上,FMG一节车皮可装140—160吨,澳洲某矿业巨头装110—120吨;码头堆场范围上,FMG堆场延续两公里,分5堆,每堆6小块,每小块20万吨,澳洲某矿业巨头堆场只有800米。对比后发现,FMG基础设施作业效率高于澳洲其他传统巨头。
而且生产每吨矿石所需的基建投资为150美元,该项数据远远低于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基建投资,因此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知道,除燃油价格下降以及澳元兑美元贬值的因素外,FMG通过包括提高高品位铁矿石混矿量、优化设计采矿方法、跨站点运营协同、承包商内销项目实施、采用自动运输系统以及优化采购等方法持续降低铁矿石生产成本。

自达产至今,运营成本下降35亿美元。FMG2017财年的目标是将现金成本降低至12美元/吨——13美元/吨,如上图所示。
实际上,通过大力降本,FMG已经处于矿山成本曲线的底部。到2016年,FMG成本在成本曲线中位列第二位,仅略高于力拓。而在2012年,FMG是四大矿商成本(CFR,到岸成本)中最高的,且远远高于其他三大矿商。

根据FMG在财报中的表述,从2013年到2016年,其铁矿石C1现金成本下降了75%,而同行业平均下降45%,其成本下降幅度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但该企业生产的矿石,从含铁角度计算,成本还是偏高的,所以其下一步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工艺,改进设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